壽豐站申請案件,大湖腳段農民林先生分享110年度申請管路灌溉補助經驗,他表示工作站承辦同仁於辦理過程中持續用心協助,加上經驗豐富又有共同語言,宣導手冊也提供了實用的資訊,對農民而言很有幫助。
本案施設前,主要需考量水源位置(引取山澗水),及田區內管線的串連設計,此外,與下游農友的溝通也很重要,避免為了一管水埋下爭執與不信任的因子。林先生認為主動釋出善意、誠懇協調,共同解決用水問題,才能促進社區共好。
與109年同期相比,110年4~5月份的材料單價漲幅達到6成,10月份漲幅略降為4~5成,以10噸不銹鋼水塔為例,單價從4萬漲到5萬2千元。對農民而言,材料單價浮動劇烈亦會影響申請的意願。
施設管路灌溉後所節省的人力、時間及體能等,可以用來尋找通路、精進種植技術、改善生活品質或休息;灌溉穩定且均勻,對作物的產量、品質很有幫助,價格也會比較好。
本案施設面積為0.38公頃,種植酪梨,施設地表定置式微噴系統、5噸不銹鋼蓄水塔4座及抽水馬達2台。林先生表示,很樂意分享申請經驗及歡迎其他農民前往施設地點參考及交流。
比較施設前後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及效益,整理如下表:
管路灌溉施設效益表
比較項目 |
施設前 |
施設後 |
灌溉方式 |
提水灌溉 |
管路灌溉 |
投入人力 |
2人 |
1人 |
體能耗費 |
以水桶盛裝自來水,於田間往復運水澆灌,身心勞累、易受損傷且耗時耗力 |
操作設施開關, 省時、省工、省力 |
灌溉頻率 |
夏季20次/月 冬季15次/月 |
4次/月 |
灌溉時間 |
5~6小時/次 |
20分鐘/次 |
灌溉水量 |
1.3噸/次 |
1.25噸/次 |
水量分布 |
不均勻 |
高度均勻 |
生態效益 |
不明顯 |
開始出現山羌等小型野生動物,但須防範其啃食樹皮;四周蛙鳴、各種鳥類明顯增加,生態鏈更趨多樣性 |
病害蟲害 |
刺腹黛緣椿啃食葉片 |
危害程度相對降低 |
本案採訪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