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資料顯示,6月8日以後,相隔14天方有1天灌溉有效雨量,之後相隔8天才有連續2日降雨共70mm,自7月2日至今未降雨。本次旱情可能發展之情勢,如再持續未降雨,旱象將更嚴重。
河川水量驟減,現正為二期稻作整田插秧期,灌溉用水明顯不足,依各工作站缺水狀況已啟動救旱作業,依據本處各灌溉系統因應不同乾旱程度灌溉管理措施手冊及相關法規辦理,本處各工作站缺水狀況北區及中區目前已加強調配用水及加強攔水尚可因應,南區部分玉里工作站及富里工作站轄區因種植面積較廣且稻作面積密度甚高,在二期作農民同一時間時用水更為計較,以致灌溉缺水率較為嚴重,各工作站抗旱應變措施金額已逾120萬元,目前持續執行中。
花蓮管理處各工作站目前抗旱應變措施
(1)加強河川取水及攔水埧防漏,以增加進水量。
(2)加強調配水量,提高灌溉效率。
(3)盡量利用可用水源,如排水溝攔水或迴歸水補給。
(4)管理人員停止休假加強巡圳配水。
(5)雇用掌水工執行配水工作。
(6)抽取地面水或地下水為補充水源。
(7)協調各區私有抽水機抽取可用水源,自行補給灌溉。
玉里工作站-轄區各圳河川水量驟降,可用水量漸少達70%,目前已用維護開口契約再行做加強攔水施工,並啟用轄內抽水機補充灌溉水量,同仁於假日及夜間加班做用水調節工作,視各水利小組灌溉需求,機動調配灌溉水量。
富里工作站- 富里轄區內取水點共67處,灌溉抗旱管理更為繁重,各圳可用水量漸少達70%,開口契約再行做加強攔水施工,並啟用轄內抽水機補充灌溉水量;同仁於假日及夜間加班調配用水,同時各轄區水利小組農民共體時艱,調配灌溉水量。
花蓮管理處轄區遼濶,灌溉地位置零散,灌溉系統多而規模較小,取水源來自大小河川,取水設施簡陋,灌溉系統各自獨立,無法互相補充,乃是花蓮灌溉上的一大缺點。尤其河川坡陡流急,水源含蓄量小,颱風豪雨時河川水位易漲易退,遇到多日無雨,水位驟降,旱象易生,旱象發生其因應對策,大都以人為因素克服居多,再輔以投入經費增建水源防漏及補助資材接引其他水源,運用抽水機等方式克服旱象,減低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