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花蓮縣吉安鄉吉安圳灌溉系統的永續發展與韌性提升,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於114年7月30日(星期三)上午十時,在秧悅美地舉辦「吉安圳永續韌性群力論壇暨《百年流傳-花蓮農田水利發展史》新書發表會」。本次活動邀集五大機關共襄盛舉,除針對水資源管理、生態保育與文化傳承進行深入交流,亦將正式簽署「吉安圳供水韌性與環境永續合作備忘錄」,共同守護百年水圳的未來發展。
本次論壇的核心亮點為「永續群力、全民共好簽署儀式」。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將與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東部發電廠、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以及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花蓮分署等五方,共同簽署「吉安圳供水韌性與環境永續合作備忘錄」。此備忘錄旨在透過跨機關協力合作,強化灌溉用水調配、建立生態保育機制、推動發電尾水再利用,並優化水圳周邊設施,共同確保吉安圳水系的供水韌性與生態永續。
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處長張麒瑋表示,吉安圳是見證花蓮農業發展的重要文化資產,其維護與傳承需要全民共同努力,藉由跨部門合作與資源整合,共築吉安圳水利韌性與環境永續的發展藍圖。此次論壇凝聚了在地用水管理機關,以「公公群力」的模式,延續吉安圳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各簽署機關將分工合作,台電東部發電廠協助提供發電尾水流量以供調度,第九河川分署提供水文資訊及防汛應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負責生態監測規劃,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花蓮分署協助改善周邊農路設施 ,而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則主責灌溉用水調配,共同達成農業永續、生態保育與全民共好的目標。
會中亦發表《百年流傳-花蓮農田水利發展史》專書,由范雅鈞博士導讀分享,過往關於花蓮農田水利的書籍,僅有民國78年出版的《花蓮農田水利會會史》可供參考。時隔35年,花蓮管理處歷經一年多資料蒐集、實地訪查與影像紀錄,終於在本次活動中正式發表,書中全面回顧花蓮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的開發歷程、水圳景觀變遷與灌溉系統演進,展示農田水利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深厚底蘊;此次更透過吉安圳的歷史回顧,帶領民眾洞察地方農業的發展脈絡,以及全民共用水資源的時代意義。
會議上,同時頒發農田水利署花蓮管理處第2屆農田水利事務諮議會的委員聘書,農田水利署副署長陳衍源向獲聘的諮議委員表達感謝,諮議委員未來將扮演管理處與農民朋友之間重要的溝通橋樑,期盼透過各位委員即時交流,針對農田水利灌溉服務等事項提出意見並共同解決問題,攜手推進水利事業順利運作,提升農民福祉。
為強化參與民眾防詐意識,花蓮管理處輔導室亦於會場同步進行反詐騙宣導,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切勿聽信任何冒用政府機關或官員名義的詐騙手法,特別是謊稱能提供補助款、要求預繳保證金,或以各種理由索取個人重要資料及金融帳戶資訊的行為,若遇疑似詐騙情形,應保持冷靜,立即撥打「165反詐騙專線」進行查證,多一分警覺,少一分損失。
花蓮管理處張麒瑋處長致詞,為活動揭開序幕。
農田水利署陳衍源副署長親自出席並致詞。
農田水利署陳衍源副署長和五方群力首長共同啟動公部門合作模式。
五方群力機關首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與會貴賓和張麒瑋處長一同合影留念。
與會貴賓和陳衍源副署長一同合影留念。
吉安站長林明松簡報「吉安圳永續韌性:水脈、文化與共榮」。
范雅鈞博士導讀《百年流傳-花蓮農田水利發展史》。
陳衍源副署長和張麒瑋處長共同頒發第2屆諮議委員證書。
論壇及新書發表活動吸引公部門、社區協會等上百人參與。